1990年,当张学良历经54年了软禁,终于迎来了自由的生活。
当他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,接受媒体的采访时,他也不禁为自己被软禁的大半生感到遗憾。
当记者问到张学良,这辈子最佩服谁时,他脱口而出三个人的名字。
究竟是哪三个人让他最佩服呢?让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一、“东北王”张作霖
张学良正是著名的“东北王”张作霖之子。
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,胸怀壮志,就读军校后,也表现优异,很早便投身战争中去。
所以张学良第一个佩服的人就是他的父亲——张作霖。
张学良提起他的父亲,满眼都是佩服的神情。
张作霖白手起家,从一个穷苦百姓走到“东北王”的位置,其过程坎坷令人感慨。
他从小家境贫寒,父亲被赌徒杀害后,一家的重担便落在了其母亲身上。
张作霖与他的哥哥为了给父亲报仇,失手杀人被通缉,从此张作霖便过上了流浪的生活。
为了生存,他学过木匠,也当过卖货郎,凭借着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。
到后来,社会动荡,他加入了清军,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。
从接受清廷收编,到为北洋政府效命,再到称霸东三省,张作霖一路过关斩将,终于成为了名震中外的“东北王”。
在张学良的回忆中,张作霖是个特别善良的人,因为张作霖童年不幸的缘故,当他看到贫苦百姓时便会伸出援助之手,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提起张作霖,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总是褒贬不一。
当时的张作霖拥有实力雄厚的部队,在东北可以说是非常有实力。
于是日本人便想贿赂张作霖与其合作,张作霖也是表面答应他们。
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,张作霖是个“卖国贼”,但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张作霖心中依然把爱国放在首位,他不愿百姓们遭受战争的痛苦,于是他周旋于日本人之间,表面上与日本人合作,听命于日本人,背地里仍然在保卫国家,守护着东北的领土。
张作霖的行为张学良都看在眼里,他也深知父亲从来都不是一个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国家的人。
当张作霖被日军算计,惨遭杀害后,张学良心中的爱国情怀也彻底被点燃,他痛恨日本人的心达到了巅峰,从此也开始投身到抗日一线中去。
当张学良回想起自己的父亲,话语间都流露着对父亲一生作为的认可,流露出对父亲无尽的敬佩。
二、一心为民周总理
张作霖去世后几年内,张学良改旗易帜,实施不抵抗政策之后东三省沦陷。
直到发现日军野心是侵占整个中国,张学良开始劝蒋介石联共抗日,蒋介石不听,他就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。
也就是在这时,张学良遇到了第二个让他敬佩的人——周总理。
张学良面对当时的情况,秘密的与毛主席联系,希望可以得到共产党的帮助,能与共产党合作,于是有了张学良与周总理的会面。
张学良回忆起与周总理的第一次见面,他说“见到周总理就像见到了自己的故人,十分亲切”
两人见面后共同商量抗日的计划,也正是这时,张学良开始佩服周总理的见识和智谋,从此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张学良对周总理的抗日想法十分认可,周总理也考虑到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,于是便将原本计划好的“反蒋抗日”换成了“逼蒋抗日”。
张学良是个重情重义的人,当时蒋介石要他送自己返回南京,周总理也劝他不要以身犯险,要小心提防蒋介石。
但是张学良深知不亲自送蒋介石回去,这事难罢休,而也就是这一别,竟然成为了张学良与周总理的永别。
一到南京,张学良便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,从此失去了自由。
收到消息的周总理忧心不已,自己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虽然周总理与张学良只有短短的几次会面,但是两人之间已经埋下了深厚的感情。
在此后的日子里,每次与蒋介石的谈判,周总理都在尽力要求他释放张学良,但每次都无功而返。
在张学良被软禁的这么多年里,周总理也从来没有忘记这个老朋友,时常会询问他的情况,给他写信,心里一直牵挂着他。
张学良恢复自由后,面对记者的问询,也表示周总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,他十分的欣赏和佩服周总理。
周总理去世时,心中也依然牵挂着这位被软禁的朋友,他叮嘱自己的亲人“不要忘记我台湾的朋友”,而这个“朋友”中便有张学良。
张学良晚年移居到了国外生活,当他收到来自周总理夫人的信时,他眼含热泪,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周总理这位朋友。
三、一代伟人毛主席
说起张学良第三个佩服的人,相信大家也会对他感到敬佩,这个人就是毛主席。
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,还是领导中国站起来的伟人,直至今日,依然被人们所敬爱。
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,他为人民谋幸福,他是人民的大救星!”这首颂歌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。
张学良曾经说过他很遗憾没有机会与毛主席见一面。
毛主席的见识与策略让张学良深感佩服,他也夸赞毛主席才是能真正让中国人民幸福的人。
张学良第一次听说毛主席是通过一位外国的朋友,那位外国人与毛主席有过短暂的接触,回去后便讲述给张学良听。
在那位外国友人的眼中,毛主席是个非常神奇的人,他有独特的见解和想法,是能改变中国现状的人。
张学良一听,便十分想方面见见毛主席,亲自领略一下毛主席的风采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为了统一抗日战线,张学良决定求助共产党,与共产党一起商量抗日计划,这也是他能见毛主席的机会。
但是那次会面毛主席没能亲自去,而是委派了周总理等人去接见、商讨。
后来张学良与毛主席有过电报联系,一起让蒋介石放下去共产党的攻击、联合抗日。
在此期间张学良也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领导和决策,对毛主席很是佩服。
虽然张学良没能与毛主席见上一面,但是张学良也算间接的帮助过毛主席。
1936年,张学良在上海曾经出钱帮助三位青年去苏联读书深造,其中就有毛主席的两个儿子,毛岸英和毛岸青。
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,张学良一开始不知道有这一回事,还是张学良软禁结束后,在国外与自己的挚友吕正操见面时才了解到的。
张学良也不禁感叹,他与毛主席之间竟然还有一段这样的缘分!
小结
张学良的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,他原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,却别蒋介石软禁了54年。
大好年华的都在四四方方的空间里度过,满腔热血与壮志难以实现,蒋介石去世时,仍想让自己的后代接着软禁张学良,张学良的一生,半生都在被软禁。
当他重获自由后还不禁自我调侃,说自己大半生一事无成,可是在众人看来,他也是位爱国的大将军,人们依然不会忘记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。
晚年的张学良,看到了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欣欣向荣的中国。
他的心中也是无限的感慨,他没有信错人,当初的努力也没有白费,毛主席确实是个伟大的人,是个中国人民的希望,是个能领导中国走出困境的人。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,网上配资账号,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