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美国的视角,用武力制裁中国恐怕会两败俱伤,搞不好还会落入下风,那看来只能智取,有些人就觉得,可以管控粮食输出,以此来“饿垮中国”。
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笑,但截止去年,中国可是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全球最大进口国,如果美国对出口农产品下手,听上去美国还真能达到效果。
不过西方媒体可是算了一笔账,足以见得中国绝不会因此受制于人,反倒是美国的情况令人唏嘘。
农业反差
说到中国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深厚的农耕根基。
从黄河岸边最早的谷物种植,到长江流域绵延千年的稻作文化,中国的农耕文明贯穿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。
即便是到了现在,这种农业基因依然清晰可见。每年秋收时节,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鱼米之乡,成片的农田里总能看到丰收的景象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以前,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在高位,连续九年都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夏粮、早稻已经顺利丰收,秋粮收获进度也超过了八成,大豆、油菜籽这些作物的产量也都有不错的表现。
但和这种“农业大国”的印象不太一样的是,在某些农产品领域,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,尤其是大豆和玉米。
而在这方面,反倒是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,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。
美国的农场规模大,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,再加上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能产出大量的农产品。
像大豆、玉米、小麦这些,能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,长期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。
一边是有着悠久农耕历史、如今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中国,却在大豆、玉米等农产品上依赖进口;另一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,凭借高效的农业生产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佼佼者。
听到这里,不少人可能会暗自嘀咕:这样看来,中国会不会在农业方面被别人拿捏住呢?
外媒榜单颠覆认知
其实事情并不是想的那样。
有一家西方的数字媒体做过一个关于全球粮食自给率的排名,结果一出来,很多人都觉得意外。
这个排名评估了186个国家,从水果、蔬菜、豆类/坚果、淀粉类主食、肉类、鱼类、乳制品七个方面来看各国的自给情况,达到100%就是能自给自足,超过100%说明还有富余可以出口,低于100%就需要进口。
在最终上榜的50个国家里,中国排在第三位,七个方面里有六个都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标准,只有乳制品一项没达标,自给率是29%。
这个结果和之前的印象差别挺大。
毕竟上文说过,美西方国家农业技术先进,生产效率高,粮食自给率应该很高才对,但实际上,美国、法国、英国这些国家都没进前50名。
就连俄罗斯,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上榜的国家,也只排到第19位,而且主要是因为水果和蔬菜的自给率太低拖了后腿。
可能有人会怀疑这个排名靠不靠谱,其实大可不必。
做这个排名的媒体是加拿大的“视觉资本”,在西方很有影响力,经常被一些知名人士引用,而且它的数据来源都是《自然・食品》期刊这类权威机构,评估标准也很明确,覆盖的品类也全面,所以这个排名的可信度是很高的。
而中国能在这个排名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首先是国家对粮食安全一直高度重视,把保障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,划定耕地红线,鼓励农民种粮,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。
其次,农业科技的进步也帮了大忙,良种培育、科学种植、机械化耕作等技术的应用,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。
另外,中国的农业生产很注重贴合国内的饮食需求,像蔬菜这种日常消耗量极大的品类,自给率高达356%,不仅够自己吃,还能大量出口,这背后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布局生产的结果。
不过看完这个数据,还有一件事让人特别震撼。
美国农业“偏科”
那件让人震撼的事就是,美国作为全球农产品出口的大国,居然连这个粮食自给率排名的前50名都没进去。
要知道,美国在豆类/坚果、淀粉类主食、肉类、乳制品这些品类上的产能特别惊人,自给率都远远超过100%,比如豆类/坚果的自给率达到1259%,肉类达到717%。
但它在水果、蔬菜、鱼类这三个品类上却严重依赖进口,自给率分别只有70%、61%和43%,正是这些短板让它没能上榜。
这其实和美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关,它更注重种植那些经济效益高、适合大规模出口的作物,对于国内需求相对较少或者种植成本高的品类,就主要靠进口来满足。
但不管美国的农业模式有什么特点,回到一开始“打不过中国,饿垮中国行不行”这个问题上,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中国虽然是大豆、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大国,但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改变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的局面。
从2018年开始,就不断扩大进口渠道,减少对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依赖,比如大豆进口中美国的份额从2016年的40%降到了2024年的18%,而巴西的份额则从46%升到了76%,玉米进口也被巴西超过,成为最大供应国。
同时,中国还在积极想办法提高国内的自给能力,扩大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应用范围,减少饲用豆粕的使用。
而且从那个粮食自给率排名就能看出,中国在绝大多数重要的农产品品类上都能自给自足,这意味着即便外部供应出现波动,国内的基本粮食需求也能得到保障。
美国如果想通过管控农产品出口来对付中国,先不说中国有多元的进口渠道可以调整,单是美国自己的农民可能就受不了。
之前在中美贸易战中,美国农业损失超过270亿美元,靠政府援助才勉强撑过去,而且还把很多中国市场份额永久让给了巴西。
现在美国农民已经很担心了,如果再引发贸易摩擦,他们的农产品出口很可能再次大幅下滑,到时候损失只会更大。
所以说,想通过粮食来“饿垮中国”,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中国在粮食安全上的底气,不仅来自于不断提升的国内生产能力和充足的储备,还有多元的进口布局和应对风险的能力,这些都让任何试图通过粮食施压的念头,最终只能落空。
参考资料:
观察者网-“美国在粮食安全上的砝码少了,中国安心了”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,网上配资账号,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