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鲜领导人这次可真是给足了面子,17号那天亲自下楼迎接俄罗斯来的贵客绍伊古,这排场在国际外交圈里可不多见。
这位俄罗斯安全会议的大佬坐着普京同款专机,半个月内第二次飞抵平壤,这场“老友记”看得全世界都在猜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破天荒的礼遇:从办公室到门口的“升级版”接待
这次绍伊古来访,金将军没在办公室里等着,而是直接跑到楼下迎接。
俩人见面那叫一个亲热,又是拥抱又是边走边聊,跟老邻居串门似的。
比起月初那次见面,这次的规格明显高了不少。
而俄朝双方公布的三项合作内容,估计只是这次高层会面的冰山一角。
第一项合作挺实在,朝鲜要派6000名军人去俄罗斯帮忙重建库尔斯克。
其中1000人是专门排雷的工兵,5000人是搞建设的工程兵。
库尔斯克当地领导亲口证实了这个消息,还特意提到“普京特别关心重建工作”。
加上之前韩国情报部门说的1.5万名援俄朝军,朝鲜派去俄罗斯的帮手已经超过2万人了。
韩国那边立马跳出来表示“严重关切”,说这违反了国际法,反倒从侧面证明了这事的重要性。
第二项合作是恢复莫斯科到平壤的直飞航班。
这条航线自从苏联解体后就停飞了,去年11月就说要恢复。
绍伊古今年3月、6月三次来朝鲜都是坐这趟航班,看来朝鲜领导人以后可能也要改坐飞机去俄罗斯了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坐一个月的火车。
要知道朝鲜领导人上次访俄还是2001年的事呢。
第三项合作挺有意思,俄朝两国要互相给对方建“军援作战纪念碑”。
朝鲜那边两个月前就选好了位置,这次俄罗斯也说要建,估计会选在库尔斯克。
这种象征性的工程,说白了就是要把两国的“铁哥们”关系给具象化。
“特派员”的特殊使命
绍伊古这三次来朝鲜,每次都说是“奉普京特别命令”。
3月那次还带了普京的亲笔信。
虽然表面上是他和金将军见面,实际上就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的“不见面峰会”。
因为国际形势的原因,普京不方便亲自出面,又没有热线电话,只能派自己最信任的人当“特派员”来传话。
官方通报里那些“认真履行同盟条约”“深入讨论元首共识”之类的套话下面,藏着更重要的内容:
第一,朝鲜领导人访俄的事可能快敲定了。要是坐飞机去,行程时间能大大缩短,谈事情更方便;
第二,军事援助要升级。
有俄罗斯记者在前线发现了朝鲜的75式火箭炮和集束弹药,说明两国的军贸合作已经从普通物资升级到武器系统了。
作为交换,俄罗斯可能会在粮食、能源和技术方面给朝鲜更多支持,继续维持这两年“武器换资源”的合作模式;
第三,地区安全问题。
在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背景下,俄罗斯副外长暗示双方讨论了伊以冲突。
朝鲜可能从中看到了危机感,伊朗核设施被炸这事可能会让朝鲜更想发展核威慑力量,而俄罗斯则需要朝鲜在东北亚牵制美韩。
从互相需要到互相依靠
俄朝最近这么热络,其实是两国在国际制裁和地缘压力下的报团取暖。
对俄罗斯来说,朝鲜的军事援助(虽然主要是工程兵)能减轻东部军区的后勤压力,朝鲜的武器库存也能补充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消耗。
对朝鲜来说,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是突破制裁的关键,而俄罗斯在联合国的一票否决权,能给朝鲜提供外交保护伞。
这种互相依靠的关系在乌克兰危机后变得更紧密了。
西方加大对俄罗斯制裁时,朝鲜是少数公开支持俄罗斯的国家之一;朝鲜在联合国遇到麻烦时,俄罗斯多次动用否决权帮朝鲜挡枪。
这次互相建纪念碑的举动,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布:我们两国的同盟关系已经从口头支持变成了实质性的绑定。
绍伊古频繁访问朝鲜这事让美日韩特别紧张。
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“密切关注俄朝互动”,暗示可能要追加制裁。
韩国除了口头抗议,还加强了和驻韩美军的情报共享,甚至考虑重新启用部分“萨德”系统。
日本更是在《防卫白皮书》里第一次把俄朝关系列为“地区安全威胁”。
西方媒体眼中的“边缘关系”正在改变
在西方媒体的老观念里,俄朝关系一直被视为“边缘互动”,但绍伊古这三次访问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。
要是朝鲜的武器真的出现在乌克兰战场,莫斯科到平壤的航线又恢复通航,这两个被西方制裁的国家通过密切合作,就能形成对抗单极霸权的两个支点。
中国作为东北亚重要国家,对俄朝关系的态度既谨慎又务实。
外交部发言人说“希望地区国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”,既承认了俄朝正常交往的权利,也呼吁大家别把事情闹大。
这种中立立场给各方都留了余地,也体现了中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。
金将军下楼迎接绍伊古这个画面,可不只是外交礼仪上的破例,更是俄朝同盟升级的战略信号。
在美西方持续施压的背景下,俄朝关系越走越近可能只是个开始,这种“背靠背”的合作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,还得看未来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好戏怎么演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,网上配资账号,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